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教授
二、賓州大學Wolfgang 等教授之同生群研究
遲至 1970 年代,部分學者研究發現『常習少年犯』(chronic delinquent offender),前項少年犯罪生涯研究始進一步發展,其中美國賓州大學Wolfgang、Figlio 及Sellin 等教授以縱貫型追蹤研究方式,深入了解少年成長期間觸犯嚴重罪行之成因與重要相關因素最具影響力。
Wolfgang 等(1972)曾對1945 年出生之9,945 名青少年追蹤至十八歲止,統計發現占所有樣本數6%,累犯五次以上之所謂『常習犯』(Chronic Offender),或稱『核心犯罪者』(Hard-core Criminal)卻觸犯51.9%之所有罪行。
此外,Wolfgang、Thornberry 及Figlio(1987)在追蹤原來樣本之百分之十至三十歲為止(總計974 位),進一步發現成年後之『持續性犯罪者』(Persistent Offender)有70%來自原來的少年常習犯;少年時期無犯罪紀錄者,成年後只有18%的犯罪可能性;少年犯有80%的可能性成為成年犯:並有50%可能於成年後被逮捕4~5 次;『常習少年犯』的犯行佔全部逮捕次數之74%和嚴重暴力罪行(如殺人、強姦、搶劫)的82%。
其研究明確指出『常習少年犯』長大後大多仍持續其犯行,同時犯罪的嚴重性也隨著年齡的成長而大增。
除Wolfgang 等對1945 年出生之9,945 名青少年追蹤至十八歲之研究外,其為進一步瞭解往後同生群少年之行為是否有變化,因此其與Paul Tracy 及Robert Figlio(1985)重新選擇另一較大樣本之同生群進行研究,其係出生於1958 年之費城少年總計27,160 名,追蹤至十八歲止,其中13,160 名係男性少年,14,000 名係女性少年。
研究發現在男性樣本中,常習犯罪少年(被逮捕4~5 次者)佔樣本之7.5%(1945 年則佔6.3%)。
此982 名常習少年犯總計有9,240 次遭逮捕記錄(全部之61%)。
他們同時觸犯了高比例之各類犯行,包括61%之殺人、76%之性侵害行為、73%之搶劫及65%之攻擊行為。
在女性少年犯罪樣本中,則發現約7%(147 名少女)可歸類為常習累犯(chronic recidivists)。
在此新之同生群樣本中(1958 年出生),確立了常習犯之徵候仍然存在於小於13 歲之樣本中(1945),同時其犯罪行為更形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