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6日 星期一

刑法1100題經典題庫-朱源葆博士彙整


刑-總01法例(1~11)
刑-總02刑事責任(12~24)
刑-總03未遂犯(25~27)
刑-總04正犯與共犯(28~31)
刑-總05刑(32~37)
刑-總05-1沒收(38~40)
刑-總05-2易刑(41~46)
刑-總06累犯(47~49)
刑-總07數罪併罰(50~56)
刑-總08刑之酌科及加減(57~73)
刑-總09緩刑(74~76)
刑-總10假釋(77~79-1)
刑-總11時效(80~85)
刑-總12保安處分(86~99)


刑-分01內亂罪(100~102)
刑-分02外患罪(103~115)
刑-分03妨害國交罪(116~119)
刑-分04瀆職罪(120~134)
刑-分05妨害公務罪(135~141)
刑-分06妨害投票罪(142~148)
刑-分07妨害秩序罪(149~160)
刑-分08脫逃罪(161~163)
刑-分09藏匿人犯及湮滅證據罪(164~167)
刑-分10偽證及誣告罪(168~172)

刑-分11公共危險罪(173~194)
刑-分12偽造貨幣罪(195~200)
刑-分13偽造有價證券罪(201~205)
刑-分14偽造度量衡罪(206~209)
刑-分15偽造文書印文罪(210~220)

刑-分16妨害性自主罪(221~229-1)
刑-分16-1妨害風化罪(230~236)
刑-分17妨害婚姻及家庭罪(237~245)
刑-分18褻瀆祀典及侵害墳墓屍體罪(246~250)
刑-分19妨害農工商罪(251~255)
刑-分20鴉片罪(256~265)
刑-分21賭博罪(266~270)

刑-分22殺人罪(271~276)
刑-分23傷害罪(277~287)
刑-分24墮胎罪(288~292)
刑-分25遺棄罪(293~295)
刑-分26妨害自由罪(296~308)
刑-分27妨害名譽及信用罪(309~314)
刑-分28妨害秘密罪(315~319)
刑-分29竊盜罪(320~324)
刑-分30搶奪強盜及海盜罪(325~334-1)
刑-分31侵占罪(335~338)
刑-分32詐欺背信及重利罪(239~345)
刑-分33恐嚇及擄人勒贖罪(346~348-1)
刑-分34贓物罪(349~351)
刑-分35毀棄損壞罪(352~357)
刑-分36妨害電腦使用罪(358~363)

燭之武退秦師 語譯

燭之武退秦師 語譯

作者:左丘明 朝代:先秦

原文第1段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語譯第1段

晉文公、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當年晉文公流亡在外,經過鄭國時,鄭文公對晉文公不加禮遇,且暗中勾結楚國,對晉懷有二心,因此秦晉聯合出兵包圍鄭國,晉軍駐紮在函陵,秦軍駐紮在氾南。鄭大夫佚之狐告訴鄭文公說:「國家很危險了!如能派燭之武去遊說秦穆公,秦軍一定會撤退的。」


原文第2段

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而出。

語譯第2段

鄭文公聽從了他的話,去請求燭之武。燭之武推辭說:「我在壯年時,尚且不如人;如今老了,實在無能為力。」鄭文公說:「我不能及早重用您,現在情況危急才來找您,這是寡人的過錯。但是萬一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終於答應了。趁著夜色,燭之武利用繩子偷偷垂吊出城。

原文第3段

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

語譯第3段

燭之武到秦營拜見秦穆公說:「秦、晉大軍包圍鄭國,鄭國已自知一定會滅亡了。如果滅亡鄭國對您有益的話,那就請您消滅鄭國吧。不過滅了鄭國,把它當作遙遠的邊邑,將來勢必越過中間的晉國,想您也知道這其中的困難。那麼為什麼要滅掉鄭國,無形之中增加晉國的土地呢?鄰邦晉國力量雄厚了,相對的,秦國的力量就削弱了。如果放過鄭國,讓鄭國在東方盡地主之誼,將來要往來經過鄭國的貴國使臣,鄭國可供應他們所需的一切,對您也沒有什麼壞處。況且您曾對晉惠公有過恩惠,晉惠公當年答應將焦、瑕兩個地方讓給您,誰知惠公早上才渡河回國,晚上就築起城牆防禦您了。這件事,您是知道的。再說晉國哪會有滿足的一天呢?既然開拓了東邊的疆界,勢必又要大肆擴張西邊的領土。那時除了侵奪秦國的土地外,將到哪裡去取得土地呢?只有削奪秦國勢力才有利于晉國,還是請您好好考慮吧!」

原文第4段

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語譯第4段

秦穆公聽了很高興,於是和鄭國結盟,並派杞子、逢孫、揚孫戍守鄭國,自己回秦國去了。

原文第5段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語譯第5段

晉大夫子犯請晉文公攻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當年若無秦穆公的幫助,我不會有今天的地位。依靠別人的力量得以成功,又反過來傷害這個人,這是不仁道的;攻擊秦軍,失去同盟,這是不聰明的;用相互殘殺替代原來的團結一致,這不是用武之道。我們還是回去吧!」於是晉軍也撤軍離開了鄭國。

燭之武退秦師

燭之武退秦師

作者:左丘明 朝代:先秦

原文第1段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原文第2段

公從之。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許之,夜縋而出。

原文第3段

見秦伯曰:
「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
君之所知也。
夫晉,何厭之有?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

原文第4段

秦伯說,與鄭人盟。
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原文第5段

子犯請擊之,公曰:
「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與,不知。
以亂易整,不武。
吾其還也。」亦去之。

古典名篇

古典名篇

編號 篇名 導讀 原文 語譯 朝代 作者
1 燭之武退秦師 導讀 原文 語譯 先秦 左丘明
2 大同與小康 導讀 原文 語譯 先秦 禮記
3 勸學 導讀 原文 語譯 先秦 荀子
4 諫逐客書 導讀 原文 語譯 先秦 李斯
5 漁父 導讀 原文 語譯 先秦 屈原
6 馮諼客孟嘗君 導讀 原文 語譯 先秦 戰國策
7 鴻門宴 導讀 原文 語譯 魏晉南北朝 司馬遷
8 典論論文 導讀 原文 語譯 魏晉南北朝 曹丕
9 與陳伯之書 導讀 原文 語譯 魏晉南北朝 丘遲
10 出師表 導讀 原文 語譯 秦漢 諸葛亮
11 桃花源記 導讀 原文 語譯 魏晉南北朝 陶淵明
12 世說新語選 導讀 原文 語譯 魏晉南北朝 劉義慶
13 蘭亭集序 導讀 原文 語譯 魏晉南北朝 王羲之
14 師說 導讀 原文 語譯 隋唐五代 韓愈
15 始得西山宴遊記 導讀 原文 語譯 隋唐五代 柳宗元
16 虬髯客傳 導讀 原文 語譯 隋唐五代 杜光庭
17 諫太宗十思疏 導讀 原文 語譯 隋唐五代 魏徵
18 岳陽樓記 導讀 原文 語譯 范仲淹
19 醉翁亭記 導讀 原文 語譯 歐陽脩
20 赤壁賦 導讀 原文 語譯 蘇軾
21 郁離子選 導讀 原文 語譯 劉基
22 項脊軒志 導讀 原文 語譯 歸有光
23 晚遊六橋待月記 導讀 原文 語譯 袁宏道
24 原君 導讀 原文 語譯 黃宗羲
25 廉恥 導讀 原文 語譯 顧炎武
26 勞山道士 導讀 原文 語譯 蒲松齡
27 左忠毅公軼事 導讀 原文 語譯 方苞
28 裨海紀遊選(北投硫穴記) 導讀 原文 語譯 郁永河
29 勸和論 導讀 原文 語譯 鄭用錫
30 臺灣通史序 導讀 原文 語譯 連橫
31 孫子選 導讀 原文 語譯 先秦 孫子
32 小國寡民 導讀 原文 語譯 先秦 老子
33 庖丁解牛 導讀 原文 語譯 先秦 莊子
34 蓼莪 導讀 原文 語譯 先秦 詩經
35 過秦論 導讀 原文 語譯 秦漢 賈誼
36 答夫秦嘉書 導讀 原文 語譯 秦漢 徐淑
37 登樓賦 導讀 原文 語譯 秦漢 王粲
38 陳情表 導讀 原文 語譯 魏晉南北朝 李密
39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導讀 原文 語譯 隋唐五代 李白
40 阿房宮賦 導讀 原文 語譯 隋唐五代 杜牧
41 與元微之書 導讀 原文 語譯 隋唐五代 白居易
42 訓儉示康 導讀 原文 語譯 司馬光
43 上樞密韓太尉書 導讀 原文 語譯 蘇轍
44 傷仲永 導讀 原文 語譯 王安石
45 夢溪筆談選 導讀 原文 語譯 沈括
46 黃州新建小竹樓記 導讀 原文 語譯 王禹偁
47 縱囚論 導讀 原文 語譯 歐陽脩
48 墨池記 導讀 原文 語譯 曾鞏
49 秋聲賦 導讀 原文 語譯 歐陽脩
50 六國論 導讀 原文 語譯 蘇洵
51 留侯論 導讀 原文 語譯 蘇軾
52 教戰守策 導讀 原文 語譯 蘇軾
53 黃州快哉亭記 導讀 原文 語譯 蘇轍
54 遊褒禪山記 導讀 原文 語譯 王安石
55 賣柑者言 導讀 原文 語譯 劉基
56 指喻 導讀 原文 語譯 方孝孺
57 東番記 導讀 原文 語譯 陳第
58 陶庵夢憶選 導讀 原文 語譯 張岱
59 西湖七月半 導讀 原文 語譯 張岱
60 病梅館記 導讀 原文 語譯 龔自珍
61 紀水沙連 導讀 原文 語譯 藍鼎元
62 望玉山記 導讀 原文 語譯 陳夢林
63 遊關嶺記 導讀 原文 語譯 洪繻